英伟达突破5万亿美元!什么信号?
黄仁勋在GTC华盛顿特区峰会上的演讲引发资本市场热烈反应,一家芯片公司的市值超越了荷兰、西班牙、阿联酋和意大利股票市场的总和。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这一里程碑距离它突破4万亿美元仅用时113天。
美东时间10月29日,英伟达股价飙涨超5%,市值站上5.1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微软与苹果市值也突破了4万亿美元,这三家公司构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第一梯队。
01 市值奇迹:从4万亿到5万亿仅用113天
英伟达市值的攀升速度令人瞠目。从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了113天。
相比之下,从3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则耗时410天。
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并非孤立事件,当日微软总市值达4.03万亿美元,苹果总市值4.00万亿美元。
英伟达、微软、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
英伟达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已达到8.5%,超过了指数中排名靠后的240家企业的总和。
它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甚至超过了总计11个行业板块中的六个,这可能创造了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权重占比的历史纪录。
02 GTC信号:5000亿美元订单与未来路线图
这次市值飞跃的直接催化剂是黄仁勋在GTC华盛顿特区峰会上的演讲。
黄仁勋披露,接下来的五个季度,英伟达还有2000万枚Blackwell和Rubin系列芯片需要交付,订单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
他特别强调,“这些均不包括中国市场和亚洲市场”。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英伟达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
上一代Hopper系列在整个生命周期(2023年初至2025年10月)共交付了400万枚GPU,总价值1000亿美元。
而Blackwell系列在量产的约一年内就已交付600万枚GPU。
黄仁勋还公布了英伟达的未来产品路线图:目前热销的是Blackwell系列芯片,2026年下半年将量产下一代Rubin系列芯片,2027年-2028年将推出Feynman系列芯片。
03 增长引擎:数据中心需求与六大云厂商资本支出
英伟达惊人的订单规模背后是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对AI算力的疯狂投资。
全球六大科技公司和云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Oracle、Corewave)都在大量采购英伟达的芯片。
摩根士丹利今年9月的研报显示,这六家科技公司2024年资本支出总额2700亿美元,预计2027年资本支出总额将高达6320亿美元。
这意味着英伟达的芯片采购需求将持续被这些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支撑。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英伟达5000亿美元的规模显著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比市场共识高出12%,比高盛自身预测也高出10%。
04 生态壁垒:CUDA护城河与难以替代的技术优势
英伟达市值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基本面是它的产品和技术难以被替代,在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它始终是首选。
高盛在今年9月的研报中预估,2025年-2027年全球AI芯片需求量将持续增长,但即使到2027年,英伟达的GPU芯片占比仍将达55%。
英伟达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建立的CUDA生态系统。
CUDA是英伟达2006年推出的软件开发工具链,已使用接近20年。
全球90%的AI开发者都依赖CUDA开发应用,超过500万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在使用CUDA。
一位资深算法工程师解释,正是因为CUDA的存在,英伟达拥有了守住超额利润的护城河。
05 战略转型:从芯片商到“AI界的央行”
英伟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从芯片制造商向全栈AI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转变。
更有分析指出,英伟达正在成为“AI界的央行”,用真金白银投资客户。
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构建由数百万块GPU支持的10吉瓦级AI工厂。
它还向AI云服务商CoreWeave、Lambda Labs等提供资金支持。
科技投资者、微软前高管查尔斯·菲茨杰拉德指出,这种循环投资模式使得AI的繁荣依赖于高度复杂的金融工程。
“他们将如何支付这一切?”查尔斯说,“也许它们真正的价值在于金融工程。”
06 隐忧与挑战:竞争、监管与供应链风险
尽管英伟达目前风光无限,但它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在数据中心AI芯片市场,英伟达有四个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AMD、高通、博通。
更重要的是,它的客户——拥有云计算业务的大型科技公司——也正在成为它的竞争对手。
这些公司不想完全依赖英伟达,正在尝试采用ASIC技术路线探索新的路线。
谷歌的TPU系列、亚马逊的Trainium系列,华为的昇腾系列等都在加速“去英伟达化”。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也不容忽视。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已同比下滑超24%。
而中美贸易摩擦一旦加剧,供应链断裂将直击命门——其芯片90%依赖台积电代工。
华尔街分析师们仍在不断上调英伟达的目标股价。美国银行将英伟达目标价从235美元上调至275美元,对应市值高达6.68万亿美元。
坎托证券公司更是喊出了300美元的目标价,这意味着其市值将逼近8万亿美元。
黄仁勋在GTC大会上坚定地表示:“我不认为我们处于AI泡沫之中。我们正在使用所有这些不同的AI模型,我们在使用大量服务,并乐于为此付费。”
这个曾经只为游戏玩家熟知的显卡公司,如今已成为5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擘,而且它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