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年内举牌31次创新高,红利策略进入精挑细选阶段
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股市。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10月,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次数已达31次,突破了2020年的阶段性高点,达到了2015年有举牌披露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2024年全年举牌20次相比,今年险资举牌增速超过50%。这一增长反映了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压力下,保险资金对权益资产配置的迫切需求。
从举牌主体来看,共有13家保险公司参与了今年的举牌活动。其中,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表现最为活跃,今年以来举牌12次,位列第一;长城人寿作为中小型险企代表,举牌4次;中邮人寿举牌3次,位列第三。
01 举牌概况:数量与结构
险资举牌在202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季度数据来看,这一增长轨迹清晰可见:一季度举牌11次,5月初增至13次,5月下旬达16次,7月初升至18次,8月初达到21次,最终在10月底达到31次的历史新高。
从举牌方式来看,险资主要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进行,此外也有认购新股、协议转让等方式,还有一个特例是换股被动触发举牌。
在31次举牌中,对上市公司H股的举牌次数占绝对主导,达到30次。
这凸显了险资对港股的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的特别青睐。以平安人寿为例,该公司在5月份连续举牌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均达到10%的举牌线。
02 投资标的与策略
低估值、高股息是险资投资选择的核心标准。
从行业分布看,金融业和公用事业成为险资举牌的主要领域,同时覆盖电气设备、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行业。
具体到公司,中国平安表现出明显的“扫货式”风格,选定股票后即持续买入重仓持有。
该公司今年举牌标的全部为金融股,包括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其他保险公司的选股风格较为分散。例如,长城人寿举牌的标的包括中国水务、大唐新能源、秦港股份和新天绿能等,涉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不同规模的险企在标的选择上有所差异。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负责人解释,对于中国平安这样拥有大体量资金的公司来说,标的股票必须同时满足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分红较好且稳定,并能承接庞大资金量等要求,这决定了其选择范围相对有限。
03 动力源泉:多因素驱动举牌潮
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压力是险资加大权益投资的首要驱动力。
2018年以来我国利率长期下行,险资投资收益率也随之下行,而负债端传统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给投资端带来较大压力。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另一重要因素。
华泰证券分析,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买入高息股并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利润波动,带来高息股增配需求。
政策支持则为险资入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
随后,财政部发布通知,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则上调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了权益投资空间。
04 红利策略进化:从“买买买”到精挑细选
随着险资大规模涌入红利股,这一策略正面临挑战。华泰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上半年险资加速配置红利股,上市公司增配红利股近32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配规模。
在估值已经明显抬升之后,险资集中加仓红利股的机会正在减少,可选红利股范围逐渐收窄。
华泰证券认为,险资红利策略可能已经告别“买买买”的1.0阶段,进入精挑细选、左右平衡的2.0阶段。
这一转变在市场数据中已有体现。以农业银行H股为例,中国平安买入均价已从年初的4.2257港元升至10月20日的5.6306港元,农业银行H股股息率年初达到5.95%,虽然目前降至4.4%左右。
有保险资管机构的投资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需要关注那些基本面具备长期支撑、未来股息具备平稳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作为FVOCI组合的核心持仓。
05 未来展望:险资权益配置新趋势
产品结构转型将为险资权益投资带来深远影响。今年以来,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尤其是分红险占比,已成为行业共识。
分析人士预计,分红险将为行业的全年保费收入贡献主要增速。由于分红险的浮动设计使得投资端有机会采取更加灵活的投资策略。
未来随着分红险保费收入增长,叠加新会计准则实施,有利于提升险企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
多元化配置也成为险资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方向。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兆新股份、东山精密、海康威视、佳士科技、佳讯飞鸿、联动科技、长电科技等多只科技股的前十大股东中,均出现了不少险资的身影。
这显示险资在关注红利股的同时,也在逐步加大成长性个股的配置力度。
华泰证券估计,目前全行业仍然欠配红利股0.8万—1.6万亿元人民币,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配置。建议关注资产负债表有韧性、均衡增长的相关公司。
险资举牌潮的背后,是资产配置逻辑的深刻变化。保险资金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市场波动,而是积极调整资产结构,通过加大权益投资来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挑战。
随着红利策略进入2.0阶段,险资投资也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将见证这些“耐心资本”如何在收益与风险、短期与长期、稳定与成长之间寻找平衡点。
|
|